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车流便激增,交通事故多发,如何避免事故救援慢半拍?今年以来,淮安市交警支队跳出经验布警旧模式,通过数据赋能重构应急体系,建立“电话直连责任人+数字平台同步推送提示”救援优先双线预警机制,推动救援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预控。
淮安交警支队根据历年事故、拥堵数据,从路段特征、时段规律等维度建模,结合上级车流预测,将警力精准投放至12处高风险节点;升级“一路多方”联勤机制,整合执法、养护、救援等力量,每日专人进驻联合指挥中心,通过视频轮巡、气象信息共享,实现堵点早发现,手持电台直呼最近警力前置处置,平均处警时间压缩至8分钟内。 更关键的是,淮安交警支队将技能锤炼嵌入实战链条:今年以来,开展事故处置、伤者救援演练13次,培训破拆工具使用、伤员转运等硬功夫;12次急救培训,让巡逻车标配止血带、颈托等医用物资;增设心理疏导课,练就交警会安抚被困人员的软能力。
高速公路点多线长,如何消除管控盲区?淮安交警支队创新“网格化+循环式”勤务,让警力动起来、沉下去。他们将警力划分为4个作战单元,以3个关键节点为支点,划分3个动态巡逻区段,同步开展流动巡查、定点警示、快速处警,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通行效率提升32%。在流量最大的3处核心节点设“前沿指挥所”,建立“巡逻组采集+驻警点处置”接力流程,累计处理交通事故1132起、纠正占道行为159起,滞留时间缩至15分钟内,通行恢复效率提升40%。 应急救援,拼的是速度,更靠合力。淮安交警支队构建“物资跟着风险走、多方围着现场转”的保障体系。他们在京沪、长深等高速公路设置15个固定储备点,按“15分钟响应圈”配足23类常规物资;在3大收费站增设临时点,备齐照明、灭火器等物资,协调增配中大型拖车8台、防撞缓冲车3台,专保大型车辆故障处置。国庆节前组织14次“一路多方”联席会议,凝聚政府、部门、企业共治合力。他们在12处关键节点布设警车,联合拖车“警拖同步”,确保5分钟能到现场;督促养护部门增派力量,协调专业援助45人次。国庆中秋假期,成功处置突发事件17起,实现“零死亡、零重特大交通事故”。
从数据预判到动态巡逻,从物资储备到多方联动,淮安交警支队以全链响应机制串起高速公路救援千条线,用绣花功夫织密平安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