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始终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以实施过硬队伍“淬火”工程为抓手,聚焦红色教育、“关键少数”、荣誉引领三个方面,聚力打造党建强警特色品牌,擦亮队伍忠诚底色,为警营注入持续活力,激发全市公安队伍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红色教育,以主题党建筑牢忠诚警魂。淮安是苏北革命老区,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也是“新安旅行团”的出发地,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事迹广为传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主动与红色教育基地结对共建,创新探索“主题党日+”模式,定期组织民警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课堂,扎实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铸牢忠诚警魂”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以红色教育砥砺从警初心。
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地,淮安市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参观学习、主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志愿书、过政治生日等形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擦亮忠诚底色。
“淮安公安诞生于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历经风雨已走过85年。”3月4日下午,在淮安警史馆内,109名新警培训班学员认真聆听讲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装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令学员们驻足凝望。在警史馆接受党史警史教育,是淮安市公安局新警入职前的第一堂思政课。“淮安公安深厚的历史底蕴让我深受鼓舞。”新警学员李洋感慨道。
“我们通过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引导民警坚定从警步伐,校准人生航向。”淮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陈志勇说。
聚焦“关键少数”,以“头雁效应”校准队伍坐标。治警先治长,各级领导干部是公安队伍的带兵人,淮安市公安局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少数”,聚焦各级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目标,以政治轮训为牵引,坚持领导带头、先训一步,全面提升干部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校准队伍坐标。
2月17日,淮安市公安局2025年第一期“安淮先锋”课堂正式开讲。来自省委党校教授的生动讲座,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以“淮警清风”“安淮先锋”等为特色的“思政课堂”已成为淮安公安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围绕能力提升,淮安市公安局先后举办全市公安机关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轮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对全市400余名党组织书记实现全覆盖。培训内容涵盖党性教育、党务工作、业务工作、廉洁教育等多方面,授课师资既有高校教授,也有系统内“大咖”,广大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为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淮安公安还创新推动干部走上讲台,先后开设“支部书记轮值讲堂”“政工干部大讲堂”,并开展局长、支队长、所队长“三级论坛”。授课人紧密结合自身学习感悟、带兵感受,讲理论、讲认识、讲体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领学领讲的示范带头作用。“一次讲课、备课就是一次系统思考总结的过程,可以倒逼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一位上台授课的所队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道。
聚焦荣誉引领,以正向激励涵养良好警营生态。1月10日,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淮安市公安局举行了一系列庄重而富有仪式感的荣誉活动,包括升警旗、晋升警监警衔、集中授奖、从警荣誉纪念章颁授以及退休民警平安福盾发放等。这些活动让参与民警倍感自豪、归属感满满,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荣誉引领的正向激励作用,深入实施政治关爱“激励工程”,用足用好政策,统筹推进职级晋升、表彰奖励、典型选树、模范引领等工作。通过贴心的政治关爱和有力的砺警举措,淮安公安不断激发队伍活力,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淮安公安坚持表彰奖励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实战单位倾斜。全年基层一线和实战单位民警奖励占比超过90%,基层派出所民警奖励占比超过40%。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集中授奖、送奖上门、现场激励等活动,第一时间传递党委关爱,有效鼓舞队伍士气。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淮安公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典型引路工程,高标准建成荣誉广场和警史馆,成为民警学警史、学英模的好阵地;注重典型事迹宣传,利用办公区楼宇电视及时滚动播出民警暖新闻,让身边的正能量抬眼可及;联动媒体常态开展“走基层、寻最美”“淮上警星”专题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人鼓舞人;结合各类重要节点,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定期举办英模事迹报告会,讲好优秀淮警故事,用典型的旗帜效应涵养风清气正、奋进向上的良好警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