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献给党”这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在建立兵工厂时留下的精神火种。如今,地处苏皖交界、浸润红色基因的金湖县公安局金南派出所,将这份精神融入警务工作的每一环。从农忙防盗的家常提醒,到户口补录的暖心奔波,从窗口服务的细致周到,到企业发展的护航助力,金南派出所正在用实干书写“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答卷。
学精神、强本领打造“敢打硬仗”的平安铁军
“倾听吴运铎的故事,是每一名民警入职的第一堂课。”所长缪琦的话,道出了金南派出所的建警底色。每一名新警报到后,第一课便是走进红色金南人民兵工展示馆,聆听吴运铎克服伤残、在简陋条件下为新四军造武器的事迹,让“忠诚担当、敢打硬仗”的精神入脑入心。
日常工作中,派出所更以红色精神为标尺:定期开展吴运铎事迹学习会、主题党日活动,将“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实战培训。针对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基层高频需求,模拟农户纠纷、企业安全隐患等场景开展演练,让民辅警在“实战”中练就解决问题的硬本领。所长缪琦带头践行“田间警务”,农忙时节带着民警蹲在社区树荫下、坐在农户田埂上,和退休教师於老先生等居民拉家常:“地里忙着收庄稼,家门可别忘锁牢,您要是看到陌生面孔在村里转悠,随时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的“唠嗑式”提醒,既把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更让红色精神成为联结警民情感的纽带。
沉一线、解民忧织密“服务为民”的平安网络
“警察同志,我叔叔没户口,连养老保险都没法办,您能帮帮我们吗?”2020年,朱先生的求助让民警记在了心上。原来,他的叔叔早年外出打工,因当时户籍系统不完善一直没有重新补录户口,无儿无女的老人面临着“老无所依”的困境。民警多次往返金湖县档案室,在堆积如山的老档案中翻找,最终在一份四十多年前的资料里找到了关键信息,成功为老人补录户口。拿到户口本时,老人红着眼眶说:“谢谢你们,让我终于有了‘身份’!”
这样的暖心故事,是金南派出所用红色初心守护民生的缩影。在综合服务窗口,“规范、便捷、温馨”的服务准则被细化成一个个具体行动:为卧病在床的老人提供“上门办”,为着急赶路的群众开通“绿色通道”,为不懂流程的村民手把手指导填表。窗口民辅警常说:“吴运铎当年造武器是为了保家卫国,我们现在办业务就是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
而在社区里,“红刃兵卫队”的队员们循着吴运铎“深入一线”的足迹,把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他们定期走访辖区独居老人,帮忙检查家中电路、燃气安全;遇到邻里因宅基地、农田灌溉起争执,第一时间上门调解,用“情理+法理”化解矛盾;针对电信诈骗高发态势,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讲解防范技巧。自“红刃兵卫队”成立以来,收到的每一面锦旗都写满对“为民初心”的认可!
聚合力、共守护构建“人人参与”的平安生态
“平安不是警察的‘独角戏’,而是大家的‘全家福’。”金南派出所深知,传承红色基因,关键是激活社会共治的“一池春水”。
每月10号,党员民辅警会带着红色故事手册和安全宣传资料,深入各个村居开展“红色服务日”活动。在金南镇福寿村的文化广场上,民警一边给村民们讲吴运铎“三进兵工厂、三次负伤”的英雄事迹,一边教大家如何辨别“冒充公检法”“养老投资”等诈骗套路;遇到村民咨询户口办理等问题,现场记录、跟踪解决,让红色精神与便民服务“同频共振”。“红刃兵卫队”也积极将村组干部、社区网格员、“五老人员”及治安积极分子纳入队伍,组建起固定志愿者团队。针对农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小事不小”的问题,派出所邀请老党员、退休村干部、法律工作者组成“红色调解团”。这些调解员熟悉乡情民意,说话有分量、办事有温度,将纠纷化解在村头巷尾、萌芽阶段。
对接企业时,派出所同样以吴运铎“实干奉献”的精神为纽带:为辖区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定期上门做消防安全检查、反诈宣传,搭建警企微信群实时解难题。“落户七年,派出所的帮助让我们安心搞生产,平安金湖真是宜居宜业!”江苏臻瑞家具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辖区企业的共同心声。
如今的金南镇,平安的图景愈发清晰。清晨的街头,民警与“红刃兵卫队”志愿者的巡逻身影,让早起的村民倍感安心;午后的社区,“红色调解团”围坐在一起,把矛盾化解在欢声笑语中;傍晚的企业厂区,民警和安保人员一起巡查,守护着一天的生产成果。
这幅平安画卷的背后,是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精神在代代传承,是金南派出所全体民辅警“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在默默坚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使命,金南派出所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在守护平安、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