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深秋时节,在淮安区东南水乡流均镇的水荡边总会有这样一幅画面,当地渔民在忙碌之时都会和一位在此进行走访的民警打招呼、唠家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小杨”“杨所”“杨委员”渔民对他称呼的改变,见证了他与水乡群众的多年情谊,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为人民服务的真挚热情。他就是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党委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杨金浪。
杨金浪,男,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党委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先后在淮安分局流均派出所、刑警大队、城东派出所工作,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评为江苏省维稳先进个人,这一切荣誉的背后是他信奉“做公安事业的工兵,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做犯罪分子的克星”从警信条的辛劳付出。
敢担当,谋“特权”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就是要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争当公安工作的排头兵。2016年组织安排杨金浪担任流均派出所所长,流均派出所是杨金浪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多年后再回到流均镇工作,当初群众口中的“小杨”已经变成面带皱纹的“杨所”,称谓和容貌的变化从未改变他对党的公安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流均镇是淮安区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城区有1个小时的车程,条件虽然艰苦但也磨灭不了杨金浪干事业的热情。作为所长杨金浪在所里给自己谋了一些“特权”:一到传统节日自己值班、一有任务冲在第一个、一遇加班最后一个走。对于杨所这别样的“特权”,所里同事均“羡慕”不已,纷纷想要分一杯羹,因为大家知道多年在基层一线的坚守,使杨金浪比其他同事对家庭亏欠的更多。面对同事们的好意,杨金浪总是“独裁”式的拒绝,理由很简单:“流均地处偏远,所里条件艰苦,局党委把这个担子交给我们,作为所长我一定要带头挑重担。”工作有了主心骨,整个单位就拧成一股绳,所里同事没有一个抱怨条件的艰苦,全部心甘情愿的将青春奉献在水乡,2018年、2019年、2020年流均派出所连续3年获得基层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多换位,谅“特殊”
有句杨金浪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对于当事群众以及他背后的家庭都是一件大事,我们多付出1%的努力,群众就能多感受到100%的温暖”。2021年3月,家住镇江句容市的童女士找到杨金浪向其反映自己的户籍问题,童女士娘家在淮安区城东乡张巷村,30年前嫁到句容市,当时办理了户口迁出手续,因自己的疏忽没有及时在句容当地进行落户,在句容生活30年一直没有户籍。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没有户籍给童女士的就医、出行、社保等各方面生活带来种种不便,前期童女士去多个部门反映,都没能解决其户籍问题。由于年代久远,能够直接证明童女士信息的客观证据少之又少,接到求助后杨金浪迅速和分局户政部门沟通,根据童女士提供的信息,寻找其娘家拆迁前的邻居进行走访调查,多次前往句容了解童女士的具体情况,通过不懈的努力,杨金浪最终在区档案局查阅到30年前童女士登记结婚的原始资料这一有利证据。在顺利帮助童女士恢复户籍后,杨金浪热情洋溢的从童女士儿子手中接过送来的锦旗,并说:“我只是怀着一颗为民服务之心,做了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像你妈妈这特殊情况,我们还是要多体谅尽力解决的。”
勤撒网,捕“特例”
因为地处偏远,流均镇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留守老人、儿童居多,空巢化现象严重,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2021年5月份,流均派出所辖区内接连发生多起“白日闯”盗窃案件,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安全感。案件发生后,杨金浪意识到流均镇地形复杂、水网交错,技防盲点多、人防力量弱,这一现状短期难以改变,只有变被动防为主动打击,对犯罪分子进行有效震慑才能还群众的安全感。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和敏锐的侦查嗅觉,杨金浪认为该团伙得手几起案件后气焰正盛,等挥霍完账款后肯定还会再次潜回作案。这样的案例尽管棘手,杨金浪还是改变思路,他和所里同事细致研究犯罪分子的作案规律,研判潜在作案目标,制定周密的巡防方案,力争达到现行抓获的目标。勤撒网,多主动。在杨金浪的带领下,所里同志全部主动放弃休假,日夜在辖区内进行蹲点伏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坚持,该盗窃团伙再次流窜至流均镇作案时被杨金浪和同事们现场发现,共抓获犯罪分子3名,破获系列盗窃案件20余起。
闲暇之余,杨金浪会沿着辖区内绿草荡一路奔跑,面对波光盈盈的水面,看着水乡一片安宁的景象,杨金浪常想:“如果说是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那么我甘心成为其中一员。”十八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岁月在他脸上雕刻出一道道印痕,同时也愈加磨练了他的心志,更加坚定了他为公安事业奔跑不停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