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领导眼中讲“政治”的放心干部,他是认定书中讲“法治”的铁面判官,他是竞赛场中讲“智治”的科技能手,他是同事口中讲“德治”的先进模范,他是群众心中讲“自治”的带头民警。他扎根基层交警岗位21年,老白帽 “均会讲”的名声广为流传,他就是淮安市公安局盱眙县局交警大队五中队副中队长蒋慧军。
蒋慧军,男,197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00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盱眙县局交警大队五中队副中队长,荣立三等功1次,获得个人嘉奖3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讲“政治” 不辱使命
2013年之前,盱眙淮河大桥西侧交通堵塞是常态,原因主要是主干道两侧连接着淮河西部地区最大的龙虾、螃蟹集贸市场以及明祖陵风景区等人员聚集场所,往西是车辆通往宿迁、徐州多地的必经之路,人来车往,却仅靠一条双向单车道的主道路支撑着交通运转。不少中队长不愿来啃这块“硬骨头”,中队民警辅警也似乎放弃了“抵抗”,五中队一时成了“老大难”中队。蒋慧军主动请战,调任五中队后,他每天带着值班民警7点就来到辖区主城路口排堵,面对比自己多成千倍数量的人和车,他会站上警车的车顶挥舞指挥棒,他会拿起“大喇叭”制止企图违法变道的车辆……200多米的核心拥堵点位,数不清他走了多少圈、喊了多少遍、帮助了多少人搬运货物、解开了多少个堵在路上的“疙瘩”。2个月不到,拥堵情况从常态变成了偶然,从长时间变成了短暂,辖区交通发生力量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说:“我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这里最需要我,所以我来了;我强化了政治领导,中队上下一心,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所以拥堵点大不过同心圆;我夯实了政治基础,牢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道理,有效激发了民力,所以我有信心不辱使命。”
讲“法治” 不失柔情
他在事故处理岗位奋战过11年,有过被投诉诬告,有过被曲解谩骂,可从未被认定过哪怕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常说“办案就要办铁案”,就连办事的群众都知道他的外号“蒋铁案”,“把事实搞清楚、把证据抓确凿、把程序走规范,把规定使用准确,把认定放在天平上”,是他贴在电脑显示器旁的“座右铭”。有一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他办公室坐了整整一下午,办公室里人来人往,忙碌的他也没太在意这个老人,直到下班时间已经过了1个小时,办事群众都走完了,这个老人什么话也不说,突然叹了一口气,起身就走了,他觉得奇怪,赶紧追出门询问,老人面露尴尬,叹声说道:“说实话,我家老太婆昨天出事故受伤住院了,我今天是来找麻烦的,可是这一下午坐下来,我看了也听了,这个事故你处理我放心了,实在是不想给你添一句话的麻烦了啊”。看着老人面露难色,他赶紧把老人引回办公室,耐心地攀谈起来,笑着对老人说:“你光对我放心可不够啊,我应该把这起事故的详细处理情况告诉,让您老人家心里明白,下次不用来队里了,我经常去医院,有事我会病房找你们的”。半个小时的时间,他详细了解了老人的家庭困难和事故处理诉求,诚恳地表达了关心,耐心地作了解释。老人板着脸进门,笑着脸离开,这仅仅是他事故处理工作时期的一个日常缩影。
他说:“严格执法从我做起,引导群众守法也是我的职责”。
讲“智治” 不丢苦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要赶上时代步伐,都必须牢牢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否则就要落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他所在的中队辖区正是盱眙的“西大门”,到中队的第一天起,他就高度重视,积极思考常态化“开门”的情况下,这个“西大门”怎么才能越走越顺、越走越宽、越走越安全;特殊情况需要“关门”时,如何做到及时、彻底、有效。他积极把“智防风险”“智辅决策”“智助执法”“智利服务”等智能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向“智治”的治理高度上升,加快辖区交通治理方式现代化。带队对辖区13条国省县乡道、若干村道和4条未建成道路进行了3轮次的实地调研,对道路状况、设施设置、安全隐患等信息进行系统梳理研判。结合辖区实际,完成《乡村振兴背景下交警中队工作的几点思考》《关于警力资源配置状况的调研与思考》等调研报告7份;向县局、镇政府上报关于科技强警、智慧警务等方面请示报告6份。共补盲、增设、升级70余处监控设备,与泗洪等警务协作区成员单位保持常态协作,发动沿街店铺增设治安监控600余组。正是他敏感的智能化意识、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以及积极对上争取的主动作为,促使辖区交通管理到处散发着“智慧”气息。
讲“德治” 不负韶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他始终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加强道德模范带头体现在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上。2020年1月,他按照工作部署早早投入到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蒋慧军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从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起,就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夜晚冷风呼啸,他常给老同志下达“休息任务”,顶替老同志值守夜班;白天车多、任务重,他就指导缺乏经验的新同志如何强化方式方法。累计检查车辆7500余辆,其中外地车辆3000余台,人员12600余人,成功处置疑似发热人员2名。1月31日,他早早来到卡点,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他惊喜地发现妻子也作为轮值卡点人员参与卡点检查。“我只知道他们单位要来,不知道她要来。”蒋慧军说,防疫检查点的人员是轮班制,加上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蒋慧军第一时间竟没有认出来妻子。他的妻子同样肩负着防疫重担,儿子托付给了亲属,便投入到防疫战中。“做好防护,注意安全。”简单嘱咐胜过了千言万语,没有甜言蜜语,只有默契配合,用行动共同守护好这道“有法也有德”的防线。
讲“共治” 不忘初心
距离明祖陵风景区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溜子河路段,周围就是服装厂等产业集中园区,因为前期规划不合理,厂区职工上班难,回家堵,周围断头路问题交织,出行矛盾长期突出。凭着多年的交通管理工作经验,他敏锐的意识到,单靠交警的单一管理手段难以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他积极协调,将属地村委会、社区、居民群众聚集在一起商讨交通共治对策,通过3次集体座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促成了由公安牵头治理的工作方案,带队打响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攻坚战。在全面细致掌握问题关键后,他协调镇政府加快打通断头路,与学校开展工作对接,组建校园周边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小队,对校园周边道路、信号灯、安全护栏、标志标线等梯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与镇街、城管、学校、物业等单位内外联动,将分散的管理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联合社区网格员、志愿工作者建立巡逻小组,与综治、城管、居委会建立大联动机制,在重点路段设立工作站和街区守望哨,强力开展机动车乱停放清理,共组织警力500余人次,宣传张贴“移车温馨提示”2500张,劝离违停车辆400多车次,取缔流动摊点153余个。区域交通秩序得到根本好转,辖区群众见到蒋慧军无不竖起大拇指,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