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逐渐注重养生保健。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9月8日,市民王某在送小孩上学途中被一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拉入店内参加老年健康大讲堂,后又以各种免费体检为由骗其购买保健品若干,被骗3200元。9月20日,市民丁某和老伴二人一起参加了一个免费周边旅游团,后在旅行途中被忽悠消费了很多三无养生产品,被骗2500元。
如今,保健品市场真假难辨,存在很多欺诈和虚假宣传等陷阱,老年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识别各种骗局,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促销诈骗手段。
1、“洗脑”式销售
以举办保健讲座、上门服务等形式,邀请所谓的“专家”和“受益人”现身说法,虚构或夸大保健品的效果,哄骗老年人购买质量低劣、价格高昂的保健品,致使老年人遭受经济损失或损害身体健康。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要高度警惕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销售陷阱。
2、免费赠礼品
以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3、假借公益
保健品销售公司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普及健康知识的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作铺垫。
4、夸大承诺
保健品销售公司往往虚假宣传、夸大承诺。他们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以控制糖尿病……类似的保健品诈骗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5、“专家”讲座
保健品公司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利用老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品。
6、现身说法
保健品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被安排好的老年人会说自己是会员,保健品效果确实好,成为会员还有各种福利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邻居、同事、同一个小区的居民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
7、免费旅游
保健品销售公司会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然后去参观保健品生产车间。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以防陷入骗局。谨防食品、保健品欺诈、虚假宣传。凡是声称有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保健食品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以销售为目的知识讲座和专家报告等活动,应谨慎对待。